央廣網北京8月3日(記者何源)根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雖然昨天(8月2號)颱風“娜基莉賣房子”已經越過上海同緯度,漸行漸遠,但相信很多人還是對今年夏天多發的颱風天氣心有餘悸,更是難以忘記強颱風“威馬遜”對海南廣東等省份帶來的災害。
  今年以來,已經登陸我國並造成嚴重影響的颱風有3個。雖然數量與常年持平,但造成的災情卻明顯偏重,死亡失蹤人口、倒損房屋數量與近十年平均值相比,增加了1倍以上。“救災”成了媒體上出現隨身碟的高頻詞彙。如何讓救災工作有條不紊?中國之聲記者專訪了紅會以及壹基金的相關負責人。
  眼下,全國31個省區市除了海南省,當地紅十字會都建設有救災備新竹買房災中心,設有儲備倉庫。
  近些年活躍在救災第一線的壹基金,開始試圖與災害頻發地區的企業合作,直接利用合作企業當地的倉庫與物資,省去中間運輸環節威剛記憶卡的時間。
  壹基金公眾參與中心副總監姚遙:我們是建立了企業聯合備災的系統,主要解決了不以存儲的,快速的消耗品,比如洪災發生,最缺的飲用水,但平時水平時不好儲存,於是就與可口可樂公司合作建立機制,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從可口可樂的倉化療飲食庫直接提取飲用水,這樣還能保證快速的送到災區。
  儲備網絡有了,救災儲備物資的內容是如何一步步確定下來的,其中又包括哪些東西呢?民政部救災司的原則,是保障災區群眾“有安全住所、有飯吃、有衣穿、有潔凈水喝”。慈善組織,基本也都是遵循這一原則。
  中國紅十字總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楊緒生解釋說,各地的儲備物資不僅要能救急,而且必鬚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以及易發災害品種,因地制宜做調整:
  楊緒生:備災物資根據往年救災情況,也參考國家民政部門的救災經驗。主要有五類,帳篷,包括夏天的單帳篷以及棉帳篷,棉衣,棉被,夾克衫,家庭包。至於哪些地方,儲放多少,什麼品種,我們一般都要考慮是什麼地方、周圍災害概率,以及什麼災害發生會比較多。
  他詳細解釋了紅會救災資金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中央財政每年下發的5000萬彩票公益金、港澳台紅會的資助,以及社會各界和企業的捐助:
  楊緒生:國家的彩票公益金大概在5000萬元人民幣,這裡面主要是兩大類,2600萬來買5類物資,包括帳篷棉衣等;2400萬來買糧食,主要是大米,因為自然災害相對多發南方,南方喜歡吃大米。
  說到最敏感的採購環節,楊緒生說,由於紅會大部分資金來自中央財政的劃撥,所以需要嚴格遵循《政府採購法》:
  楊緒生:因為是財政過來的,彩票公益金。紅會只提供要求,比如要毯子,什麼質地什麼大小,政府採購辦會委托專門有資質的公司,來負責整個採購流程,找專家來評議價格,這中間紅會是不直接參与的。如果其中企業有質量問題,就會被列入黑名單,終身不再用。
  壹基金在救災物資的採購上,則更偏向市場化一些。壹基金姚遙以基本的米面油舉例:
  姚遙:我們一般通過沃爾瑪和華潤超市的供貨商快速的完成比價,這樣能保證價格低而且質量沒問題。一般能做到當天收集信息當天完成採購,第二天運輸。
  那災害來臨後,是如何確定救災物資的
  發放標準的?楊緒生解釋說,紅十字有一個災情四級響應預案,四級時發放20萬到50萬元的物資,以此類推,一級為200萬元以上:
  楊緒生:常規情況下物資發放很重要的環節是公示,我們提前三天公示,發放內容以及標準,個人家庭能夠得到多少他們提前都是有數的。一般糧食每人15公斤,被子棉衣按照戶發放。
  在這個環節上,壹基金的做法基本類似。
  大家都還記得,7月20日上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調撥存儲在廣州市備災中心的2000床棉被運往威馬遜颱風災區,緊接著就受到了質疑。7月21日,海南省民政廳購買併發放給文昌市受災民眾的麵包中被髮現有霉變的。在實際的救災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題亟待破解?
  在救災物資的籌備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救災物資確實需要細化。一旦真的細化了,由於資金和運力的限制,又面臨著單件數量必然減少的矛盾。
  楊緒生:我們的物資品種相對還是比較單一,不能完全反應災區多樣化的需要。比如說帳篷,只有12平方的,但是南方四川等山區,沒有那麼大地方搭起來這個帳篷。如果要多樣化,我們資金又有限,數量上就難以滿足。比如這次發放的物資,30多種,以衛生巾為例,裡面有1還是2包,真正婦女用起來時候是不夠的,衛生紙也只有2捲。
  壹基金公眾參與中心副總監姚遙說,眼下,壹基金正在試圖將企業和市場的力量調動入日常救災系統中,因此,對於“市場在救災物資儲備中發揮的作用還比較薄弱”的問題,他們是深有感觸。
  姚遙:易耗品通過企業救災聯盟,平時屬於企業的物資,災害發生時轉出來救災,這樣提高救災效果。企業聯合救災現在是剛剛提出來,還在不斷爭取更多企業的支持。企業救災效率比我們更高,比如可口可樂倉庫就在文昌就有,運到災區非常快。目前食品類的還在談,只能通過我們快速採購系統來進行。
  姚遙感慨說,目前,其實救災物資從儲備到運輸,滿足基本需求還是能做到的,更重要的在於參與救災的專業人員與志願者的配備要跟上。而這所有,共同指向的都是一個日常性的、全國範圍的、可以多家機構信息共享的救災系統:
  姚遙:需要最大的資源不僅僅是物資,而且還需要專業的人員和志願者。以往災害多發地區,都有成熟的志願者網絡。但這次海南,由於災害不多發,所以民間的救災網絡部成熟。這次還要完成民間救災網絡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共享信息,配置資源和物資。  (原標題:紅會:救災物資採購需要嚴格遵循《政府採購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26hrlm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